12月15日-16日,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組織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召開2021年度全國地質勘查通報編制暨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服務平臺操作視頻培訓會。這標志著地質勘查資質取消后以地勘單位信息公示為基礎的信用監管制度全面實行,為維護地質勘查活動秩序提供了保障。
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地質勘查資質審批后,自然資源部開展了深入調研,研究加強和規范地質勘查活動事中事后監管措施,并于今年5月出臺《地質勘查活動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構建了以信用約束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隨后,組織完成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服務平臺建設,目前已上線運行。地勘行業主管部門通過該平臺,定期組織地勘單位填報公示單位基本信息、地勘活動信息等,公示政府監督檢查信息和行業動態等,實施異常名錄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實現監管服務平臺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等多個平臺的信息共享,營造更加誠信健康的地勘行業生態和市場,促進地勘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監管服務平臺將成為今后地勘行業監督管理服務的重要抓手,是展示行業風采、反映行業動態、面向社會服務的重要窗口,在有效利用大數據監管和服務市場主體、推動行業信用建設、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積極建設好、應用好監管服務平臺,組織地勘單位進行信息填報及公示,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及時在平臺公示監督檢查結果。各地勘單位要如實填報公示單位基本情況和地勘活動信息。對通過平臺形成的信用記錄實行異常名錄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為整個行業發展建立有效約束機制,促使地勘行業形成誠實守信、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